在地之美
“在地之美”致敬场所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个框架的指引下打造出的场所同时具备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以及能够吸引当地居民魅力的特质。
随着全球大规模分销系统的成熟和数字科技的盛行,城市已变成全球性的社交互动和商业集群,城市之间吸引技术和资本的竞争非常严峻。
这就意味着城市正面临着至少三大身份上的挑战。第一,如何保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第二,如何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保持本地相关性。第三,如何积极地建立未来,同时认可过去。
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我们需要更多由本地驱动的成果 —— 由本地社区发起,顺应本地自然条件的动议。
“在地之美是决定城市整体人口增加的首要因素。”
来源:G. A. Carlino & A. Saiz(2019)
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银行均提出过城市提高竞争力的一大途径是发挥已有的长处。也就是说,加强城市固有的在地性。
查看河畔还原项目
紧凑便捷
紧凑的场所让个人、目的地和服务设施更靠近,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从而帮助人类和地球节省宝贵的能源、资源和时间。
全世界各地的城市都面临着空间日益紧张的市中心与空旷宁静郊区如何平衡发展的问题。但“扩张” —— 主要指城市无计划扩张,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极大,甚至摧毁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而这些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同样重要。
城镇是人们前来找寻经济发展和社交机会的场所,但许多城市群缺乏一些优秀城市空间的特质,这将导致经济区和当地社区愈发脆弱。
为了实现紧凑的格局,紧凑型城市的益处需要作出清晰的解释,而高密度也必须伴随着优质场所的建立、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公共设施。这样才能让居民更靠近所需使用的资源、设施、体验和目的地,从而保持身心健康,获得幸福感。
城市密度每提高1%,人均工资提高4%,人均能耗和汽车的使用率下降7%。
来源:G. M. Ahlfeldt & E. Pietrostefani (2019)
点击查看Summer Hill面粉厂改造项目
丰富多元
多元化的场所欢迎各式各样的活动和使用者,使用场所的人也丰富了环境,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更高产的、协作更紧密的以及更具韧性的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
从森林到城市,从湿地到街区,无论是人类还是生态的多元都是场所健康和具有韧性的重要指标。
而生态多元则是保持生机的韧性生态系统的基石,个体的健康与否与群体的生存也息息相关。
同时,空间、人和经济行为的多元能够催生新的商业、创业和创新机会。这些多样化的空间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创造条件,当不同的人和产业产生交集,便是新机会萌芽的时候。
多样化的空间更具包容性,确保所有的居民(无论性别、年龄、种族、背景以及是否具有基本活动能力)都能参与他们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 —— 这样才能建立更具有凝聚力且蓬勃发展的社区,从而更好地实现平等。
不同空间的设置增加了拥有不同背景的人们互动的机会,增强人们的社会共情能力以及降低工作中以及社会背景下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来源:Bai, X. and Ramos, M. R. and Fiske, S.T. (2020)
点击查看Glasshouse Garderns项目
开放互联
互相紧密关联的不同场所更好地支持着人们开放自由的行动以及资源的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生活的资产类资源也能更好地被共享。
城市网络形成于多维度的交集,实体、数字或情感 —— 或合而为一。这三个方面对塑造以下的系统尤为重要:
- 包含重要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生态互联网
- 包含流畅的共享资源流动的复杂经济系统
- 包含强大的社会和专业网络的开放社区
美国政府通过一项新的基建法案将投入1.2万亿美元用于建造桥梁、道路、宽带、水资源和能源系统。
来源:白宫,2021
城市场所在帮助建立健康、可达的多维度网络方面极为关键 —— 因为场所能同时连接所有维度。
点击查看悉尼地铁西北线项目
趣动可适
动态的空间是易于改变的,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着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从而打造有趣的、灵活的可适性环境。
身处一个由有机生命体组成,由“可动部件”形成,由有机物质提供燃料的世界,世界的不断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任何生命体形式是否都能较为容易地回应这些变化是关键,再微小的调整对于避免(可能是灾难性的)巨变都能产生影响。
打造动态的环境能够让城市处于一个更好的位置来回应突然的变化以及由变化带来的用户需求,同样的,较缓的经济、社会和科技转变也能应对自如。
可适应的公共空间更受人们欢迎,他们可以长期以各种不同方式与场所产生更好的联系。
来源:Shehayeb (1995)
现在,无法预见的气候变化、世界人口的峰值将在本世纪到来以及层出不穷的创新,可适应的环境对于支持我们继续保持繁荣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点击查看“猎狐”
持续再生
重获新生的场所能发展地更好、更强大、更健康,在短期内便能展现出其支持人类和自然生存的能力,并且长期护卫未来世代的健康。
地球是一个闭环系统,能源和营养物质的供给都是有限的,这一现实意味着我们汲取消耗资源的程度需要留出一定的生态边界。
接下来的四十年里,全球预计将新建2300亿平方米面积的建筑。
来源:联合国环境署(2017)
如果说可持续场所的设计是为了保护特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确保该生态系统的生存,那么再生场所便是修复整体的生态系统,同时增强其繁荣发展的能力。与其只是单纯地缓解和消除我们在地球上留下的负面影响,通过场所再生能够修复过去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且增加价值。
再生的场所:
- 能够帮助植物和野生动物茁壮成长,修复重要的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对于人类和自然生存至关重要的食物供应
- 支持长期的经济机会和稳定性,基于自然资源的良好状态和可获得性,以及稳定的气候
- 为社区的繁荣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长期地获得可信赖的食物、水、能源和自然资源
点击查看绿心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