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出行,你我共建:跨河轨交项目的包容性设计成果
设计师与客户协同合作,将跨河轨交打造成真正的无障碍交通基础设施。 三位深度参与该项目包容性设计过程的女性与我们分享了她们从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的轨交项目中的获得的启发与收获。
撰文:Camilla Siggaard Andersen,Hassell资深研究员
据预计,昆士兰州东南部的人口到2036年将增长40%,这里的交通网络将面临压力。现有的轨交网络已接近最大运力,单靠目前仅有的跨河轨交线路远远无法满足未来的增长需求,因此轨交网络亟需扩建。
跨河轨交项目(Cross River Rail)承诺彻底改善东南部的交通状况,将开发一条10.2公里长的全新线路,其中包括下穿布里斯班河和市中心的5.9公里长的双隧道。
跨河轨交项目规模庞大,因此分拆为两部分,签订设计交付合同。一部分是以公私合作的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在主城区内的战略落位开发全新地下站点,另一部分则由联合体单位更新现有的地上站点。
通过增加地铁班次,提升交通联系,跨河轨交项目为区域内“乘客抵站,即刻出发”的高效公共交通系统奠定了基础。于此同时,新的站点片区也将为布里斯班的城市更新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项目团队实施了大规模且创新的无障碍参与计划,乘客的体验也应该比以往显著提升。
一场关于协作的对话
为了讲述“跨河轨交 —— 包容性设计成果的打造”,我邀请了跨河轨交项目交付委员会的成员 —— 客户和网络变革负责人Cobi Murphy、无障碍参与协调人Jessica Wright与Hassell的资深建筑设计主管Tanya Golitschenko开展一场对话。Tanya也是此项目的轨道、整合及系统子项目的建筑设计主创。
Cobi、Jessica和Tanya与社区中各类残障人士组成的无障碍参考群体(ARG)紧密合作,积极助力并确保地上站点为用户提供如同地下新站点一样的真正平等和顺畅的体验。
她们以 “无障碍出行,你我共建”为咨询服务的主题。此主题也为这篇文章奠定了基调,同时也引导跨河轨交项目以高标准打造无障碍交通成果。
以下是我与Cobi和Jessica的谈话实录,Tanya在其中也分享了项目的愿景目标和具体实践,我们希望对澳大利亚乃至更广范围的轨交项目予以借鉴和启示。
CAMILLA:你们可否介绍一下项目的交付委员会、无障碍参照小组和设计团队是如何合作共事的?
COBI:当然。交付委员会负责确定项目的战略走向。我们要明确何时需要提供咨询服务、推进各方参与、驱动无障碍成果的落地。
在项目初期,我们制定了无障碍行动计划,为无障碍成果整理了实现路径。
Cobi Murphy,跨河轨交项目委员会
JESSICA: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按照设计和施工进度,选取针对性的话题开展利益相关方会议和研讨会。我们征询无障碍参照小组的成员,确保他们的具体利益列入会议议程。我们请承包商提供素材供讨论,从而在设计最终定稿之前和相关方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
TANYA:没错。Jess通常为这些会议提供议程,而我收集相关的素材向与会人员分享。刚开始,我们探讨的是较为笼统的站点问题,但随着讨论的深入,话题变得更具体和有针对性。例如,我们针对电梯以及标识分别开过研讨会。
CAMILLA:开会频率如何?
JESSICA:无障碍参照小组成员定期见面,每月一次。事实上,这是项目工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接着,我们建立工作小组,针对特定的设计内容或体验深入讨论。
CAMILLA:针对无障碍交通,你们开展什么活动获得意见和反馈?
TANYA:实际上,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限制,有些会议只能在线上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为参会的听障人士安排手语译员。其次,我们会开展面对面的研讨会。这些活动让我们共处同一空间,大家打破障碍,各抒己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样就更容易推进工作了。
为了确保收集到真实的生活体验,我们也组织了多场实地走访。比如,我们跟随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共同体验一个空间。(这种方式)其实非常关键,因为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在地面层或使用电梯或楼梯的过程中会碰到的困难和切实的需求。
JESSICA:我完全同意。我认为现场走访是整个项目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实地访问真实环境,观察残障人士如何使用空间和遇到的问题,这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
Jessica Wright,跨河轨交项目交付委员会
TANYA:为了让设计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也制作了一个站点的3D模型供盲人触摸感受,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参与工具。我们将这种方式其运用到了其他站点的设计过程中。
JESSICA:说到这点,我们和澳洲盲文阅读支持机构(Braille House)有很多的沟通。这个机构所在的社区也是跨河轨交线路将要服务的对象。它在3D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帮助,也制作了平面的触摸地图,让我们更好地与视障人士进行了沟通。如果你想要打造一个包容性的设计,你就要让社区中的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咨询过程中去。
CAMILLA:你从这些会议中收获了什么?
JESSICA:我认为交付委员会的成员和特定话题的专家都从中获益良多。一方面,Tanya等设计师可以直接地听取终端用户的想法;另一方面,我们交付委员会的成员则从Tanya等专家那里了解到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限制,以及可能需要做的妥协。
TANYA:太对了。我也从无障碍参照小组学到了很多。
建筑师总是要遵循法规和标准。但是强制性的合规设计是一回事,为了改变和影响一些人的生活而设计又是另一回事,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Tanya Golitschenko,Hassell
CAMILLA:你们为项目开展的活动真是太丰富了。你们是否认为跨河轨交项目的最终成果超出了大家对此类项目的预期?
COBI:从一开始,大家普遍认为这个项目将为所有残障人士消除使用公共交通的障碍。我们不仅在建造基础设施,更是在通过付诸实施的无障碍成果引领行业的变革。
JESSICA:跨河轨交项目为提升布里斯班的交通运力做出了巨大贡献。毫无疑问,我们希望确保新的交通网络可以惠及所有用户。但是相关的法规已生效20年了,显然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推动障碍的消除,实现最佳的实践成果。基于我们从各个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和反馈,我们为昆士兰州的其他公共交通基建项目制作了一份指南文件。
有趣的是,基于现有法规我们可以设计出相当合规的轨交站点,但是却无法真正实现无障碍的交通成果。
Tanya Golitschenko,Hassell
TANYA:希望我们的项目成果能够成为其他项目所借鉴的标杆。
CAMILLA:你在项目中结合了哪些实际的反馈,可否举个例子?
TANYA:比如说,电梯的尺度、功能和装修。我们选取的轿厢比标准尺寸大得多,有充足的空间让各类轮椅在其中可旋转360度。我们也在角落安装了镜子,人们不用回头就能看到背后有什么,我们也测试了按钮的位置和颜色对比度。
当你到了站台,普遍遇到的问题是站台和列车之间的间隙。因为我们在更新现有设施,就必须显著改善现状。我们明确了解决方案,也就是采用一侧抗压性强的橡胶填隙。这个产品从没在昆士兰州使用过,在确定投入使用前,我们为无障碍参照小组的成员建立了1:1的原型。
即使是设计上的一点点改变也能让残障人士更有尊严地生活。
Cobi Murphy,跨河轨交项目交付委员会
JESSICA:如果人们需要,我们仍会提供无障碍坡道。但总体来说,橡胶填隙能够提升残障人士在使用公共交通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因此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另外一个特别成功的设计是站点的无障碍厕所。我们打造了一个样板间,从而可以尝试各种配置、按键和扶手的位置等。
COBI:即使是设计上的一点点改变也能让残障人士更有尊严地生活。例如:我们在开会的过程中,有一位参会的残障人士要求为厕所配置落地镜,让他们可以在出厕所前检查他们的脚在轮椅中的位置。澳大利亚的法规标准是镜子必须安装在腰部高度之上,但是配置更长的镜子显然对用户有更大的价值。
CAMILLA:对于其他寻求提升包容性设计标准的项目,你有没有什么建议?
COBI:我认为需要尽早地介入设计过程。
越早地开始考虑这些内容,就能产生越多的设计方向,使用创新的参与方式,开发出更好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Cobi Murphy,跨河轨交项目交付委员会
JESSICA:我认为,你必须确保每个参与项目的人都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尽管法规和标准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南并确保了成果的一致性,却无法替代人们在真实场所中收集到的信息和获得的体验。
TANYA:我完全同意。我也想强调应该让设计师从项目开始就能够直接和终端用户沟通。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无法和用户交流,整个设计过程是客户或承包商说了算。如果合同条款允许设计师直接和终端用户交流,那将真正地促进创造的过程,并为项目提升长期价值。
COBI:我们签订的合同的确以各方参与为目的。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参与签订合同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利于实现目标,为残障人士消除障碍。
CAMILLA:你们共同参与了这个项目,感觉如何?
JESSICA:的确收获非常大。我有幸参与其中,接触了这么多独特优秀的人,共同克服挑战,为残障人士提供解决方案。
TANYA:我也是,真的是收获太大了。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在设计交通枢纽,但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参与过程,因此,这个项目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Tanya Golitschenko,Hassell
推广经验,引领平等出行
Cobi和Jessica有着进一步的计划,正着手调查如何在项目中结合更广泛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她们接触有认知障碍的人群,邀请消防员、警察等公务员参与到讨论之中。随着跨河轨交项目施工紧锣密鼓的展开,Tanya也在将收集到的反馈转化到详细的设计之中。
重要的地上站点项目工作正在持续,与此同时包容性的设计故事也在地下站点开展,我们计划尽快了解更多的信息。
另外,我们期望进一步聚焦跨河轨交项目以及其他包容性设计项目的经验教训,如何让它们在世界范围为大型基建项目所借鉴,引领未来城市和社区平等出行的发展道路。
如有意获得更多包容性设计的知识洞见,请查看Hassell报告《人人受益的包容性医疗设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