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交通设计手册:探索协同设计的三大支柱

作者:Tanya Golitschenko

如何为有复杂需求的通勤者创造公平的交通体验?不妨来看看我何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Yuggera和 Turrbal原住民社区实时的跨河铁路项目中,如何融入协同设计的方法。

下载手册:《将无障碍协同设计融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部分通勤者来说,在城市中穿梭可能颇具挑战性,他们依赖电梯、触觉或听觉标识、盲文地图、助听器或其他设施来确保无障碍出行。设计一个确保公平出行的交通方案需要众人的共同努力,这正是跨河轨交项目团队与多方利益相关者开展广泛的协同设计所取得的成果。

据无障碍交通网络前主管约翰·麦克弗森(John MacPherson)表示:“协同设计是通用设计的核心,它尽可能地将用户 —— 他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 纳入考量,从而使尽可能多的人获得最大利益。” 

协同设计把设计师的专业与用户的亲身体验相结合。他们作为平等的伙伴相互交流知识,并在相关设施或服务落地或施工之前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 John MacPherson,昆士兰州交通与主干道部无障碍交通网络项目前负责人、行动不便者权益倡导者、手动轮椅使用者

跨河轨交项目团队致力于推行全面的协同设计流程。该流程的成果将确保满足多种需求 —— 包括视力和听力障碍人士的需求以及无障碍设施和行动便捷性的需求 —— 并确保每位乘客从站点外部到车厢内部都能享受到无缝衔接的旅程体验。

通过协同设计过程,跨河轨交项目交付管理局与霍普金斯中心(康复与韧性研究中心)合作开发了一个无障碍设计手册 ——《将无障碍协同设计融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协同设计过程的三大支柱展开,构建全面的框架、实施连贯的过程和设定可衡量的成果。

掌握这三个支柱可为任何旨在通过协同设计创建包容性项目或空间的组织或团队提供指引。

全面框架的重要性

一个经过周密规划且坚实的框架是任何成功协同设计流程的基石,它为探索最佳实践解决方案提供了机制,并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发声。当邀请有不同需求的群体参与时,能够实现更深入的倾听,进而发展出更有意义的关系,并协同努力确定最佳实践成果,从而超越基础的可达性标准。

这一方法在打造真正包容、响应所有用户需求的设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该方法的实现,得益于跨河轨交项目交付管理局致力于成立无障碍参考小组。 

我们想要确保参与过程真实有效。开放的对话催生了共同设计的成果,这些成果既满足了不同需求群体的需要,也为所有客户带来了好处。”

— Cobi Murphy,跨河铁路交付管理局高级客户与网络变革经理

早期参与对于协同设计过程至关重要,理想情况下应在项目前期阶段就着手进行,以避免可访问性方面的问题和后期阶段的重复工作。确定参与方式需要明确参与的类型、范围和目标群体;这一过程可以借助工具包中概述的以下工具来支持:

  • 决策流程图,明确参与的类型、对象及方式
  • 共设的时间线模板,展示项目设计与交付各阶段中的参与度
  • 项目背景映射工具,用于识别潜在共同设计者
  • 管理架构,旨在支持领导层的倡议,并为共同设计提供高层授权
  • 选择如何开展共同设计的工具,协助确定参与者作出贡献的类型,并辅助制定薪酬策略
  • 招聘工具,旨在了解个人需求,以便定制化内容和条款,满足其需求

连贯的流程

在协同设计过程中保持连贯性,对于实现包容性成果至关重要。我们的团队重新设计了演示的格式,详细阐述设计内容,不去考虑之前的可作参考的版式。这一策略包括采用大号字体和对比鲜明的颜色,以适应视力低下或色盲的群体。为了让盲人和视力障碍群体更容易接触和理解设计,我们尝试了触觉交流方式。

我们设计并打印了站点的3D触觉模型,人们可以通过手指触摸模型来提供宝贵的反馈。

我们利用实体模型和测试来评估关键的无障碍特性,如盲文和触觉指示牌、橡胶的站台缝隙填充物以及用于提高对比度和反射率的表面处理。通过与触觉识字非营利组织(如盲文之家)合作,加入了盲文描述。

利用工具包中概述的下列工具,可以支撑一个真实且扎实的协同设计流程:

  • 首次会议的议程确保所有人达成共识
  • 通过情况说明书、项目进度表、模板等进行定期沟通
  • 确保采用灵活且易于获取的沟通方式,以便所有参与者都能提出意见
  • 团队应考虑使用决策矩阵(一种用于比较不同选项并做出最佳选择的工具)或综合因素分析框架,以优先排序和平衡项目需求

实现可量化的成果

衡量成果是构成成功协同设计三大支柱中的最后一环。过程记录与批判性反思至关重要,帮助我们界定何为成功的活动,评估各方参与的成果并汇总建议。

通过与无障碍参考小组的定期反馈与合作,跨河轨交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无障碍性设立了新标杆。

无障碍参考小组的参与取得了重大成果,该小组给出的反馈极为积极。

经过精心规划的流程能够支持运营团队与客户,并确保合规性。以下工具包中概述的工具可为此提供支持:

  • 协同设计评价标准在整个合作流程中均可适用,既可在过程中灵活非正式地运用,也可在流程结束时正式采用
  • 对重要的建议进行总结(包括用于追踪和衡量的重要指标)将帮助了解已取得的成果、未能实施的内容及其原因,以及未来阶段和项目应考虑的因素。当设计进入施工阶段时,此总结将非常实用,以确保建议得以落实。

协同设计的三大支柱互相作用 — 全面的框架、连贯的流程以及可量化的成果,确保设计成果全面、包容且富有影响力,有效满足多样化用户需求。除了带来全国范围内的公平成果外,跨河轨交项目还提供了一个工具包,助力其他团队推动新的公共空间朝着人人享有公平、无障碍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下载工具包:《将无障碍协同设计融入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内容